“穿西装的渔民”和“鸡屎做成的沙拉”
时间:2010-06-27 23:54来源:《读者》(原创版)供稿 作者:知汝 点击:
次
当渔民穿上西装 2008年10月11日晚,荷兰鹿特丹,德库伊普球
当渔民穿上西装
2008年10月11日晚,荷兰鹿特丹,德库伊普球场。荷兰队与冰岛队激斗正酣,看台上挤满了两国的球迷。第15分钟,马特森铲射破门。1∶0,荷兰队领先。赛场上爆发出荷兰球迷经久不息的狂呼。此时,看台上突然出现了一条横幅:“你们的钱在我们手里。”全场愕然,随即发出哄笑。原来是冰岛球迷借此调侃荷兰人:你们要是赢了球,就甭想让我们还钱!见此情景,荷兰球迷不甘示弱,也举起了标语:“如果荷兰储户的存款得到保证,我们就来帮助你们。”两国球迷相互调侃,一时间,赛场上下好不热闹。虽说冰岛的球迷在足球场上玩了一把北欧人的冷幽默,可冰岛眼下严峻的经济形势却让总统格里姆松高兴不起来。最近一段时间,围绕冰岛金融危机的报道不断,这个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最干净,金融业高度发达的天堂,变成了一个债务缠身、濒于破产的黑色乌托邦。
自古以来,捕鱼就是冰岛人的传统职业,渔业一直是冰岛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但2007年,渔业对冰岛GDP的贡献只有7%,而在10年前这一比例是12%。渔业对GDP贡献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银行业的迅速发展,许多渔民脱下捕鱼服穿上了西装,改行当起了银行家。上世纪30年代,冰岛全国有四分之一人口从事渔业,而现在渔民数量仅占冰岛人口的3%。冰岛银行业在上世纪90年代因证券市场的繁荣而迅速发展。由于当时很多国家的货币政策比较宽松,冰岛银行可以从全球各地以很低的利率借钱,然后自己当放贷人,在几乎没有监管的情况下把钱投到自己看好的行业或企业中。随着时间的流逝,金融泡沫不停膨胀,银行资产规模不断壮大。冰岛的三大银行一度拥有1000多亿欧元的资产,在海外有很多分支机构,以高利率吸引当地的储户,而冰岛一年的GDP也只有100多亿欧元。在过去10年中,冰岛创造了“世界现代经济的奇迹”。
金融衍生产品既可以带来高回报,也会带来高风险。前几年冰岛的银行借贷过多,央行的流动资产只有40亿欧元,其外债总额却高达1383亿美元,是国内生产总值的8倍。因此,一旦出现问题,政府根本无力回天。噩梦终于出现,此次金融海啸造成资金链瞬间断裂,冰岛首当其冲。一个年GDP只有193.7亿美元的国家欠债达千亿,人均负债43.2万美元,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冰岛陷入巨大的灾难。
面对内忧外患,冰岛政府一位官员甚至悲观地说,国家可能要重新回到“渔业时代”。对此,西方媒体评价说,冰岛很可能是第一个被金融风暴“刮”回石器时代的国家。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冰岛陷入如此巨大的金融黑洞?
“用鸡屎做成的鸡肉沙拉”
冰岛的金融危机源于美国的金融海啸,源于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泡沫崩溃。那么,这些金融泡沫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破裂的呢?
举世公认,美国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强国。从表面上看,美国在全球经济中依然独领风骚,但借用《红楼梦》中的一句话,“尽管外边轰轰烈烈,内囊却尽上来了”。为何这样说?原因就在于美国GDP的增长是以消费为主导的——美国在过去几十年中,经济基础和经济行为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从一个积聚、生产并创造了可观财富的国家,一个主要出口国,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为“既没有储蓄,也不参与生产,而是不停地消费和借贷,日趋依赖国外的供应商和借贷机构”的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
因此,美国的风光实际是建立在祖辈的积累和对外借债的基础上的,其结果就是美国目前10兆亿的国债。现代经济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任何储蓄和消费不足都会不可避免地导致经济的严重衰退,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美国政府就拼命刺激老百姓消费,因此美国的金融市场和信用体系格外发达。
近年来,为了使美国经济尽快走出由2001年“911”事件所造成的低谷,布什政府和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房地产业的政策。首先是高达1.35万亿美元的减税方案,其次是一系列增加预算开支的计划,期望以此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美联储随之大刀阔斧地降息,使利率降到美国战后最低水平。这些利好大大刺激了美国人的消费欲望。受美联储抵押利率的影响,美国住房价格急剧飙升。在一个房价不断上涨的市场中,那些以房贷为背景的债券的风险也就变小了。在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前,美国房屋平均中间价格从2004年的18.5万美元激增到2006年的23万美元,利率、股市、抵押经纪公司和政府资助的证券业连同国外投资者一起创造了住房市场的高需求和房价的高企,巨大的利益引发了难以遏制的贪婪,有谁能经得住只赚不赔的诱惑呢?从1965年开始基本稳定在64%左右的美国住房拥有率在2004年激增到近70%。这就意味着有将近1450万人在这期间贷款购买了住房。截止2007年上半年,美国次贷余额已经高达1.5万亿美元。
而且,美国次级贷款是一个基本无序的市场,正如理查德·比特纳所言:“如果说次级贷款行业有什么艺术性可言的话,那就是‘无中生有’……当贷款审批人看到这些贷款文件的时候,它们已经经过了揉、挤、推、拉的工序,被修剪成现有的模样。我的销售经理罗伯·雷格将此过程称为‘用鸡屎做鸡肉沙拉’。”
买房者都是些什么人呢?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超过50%的非洲裔美国人购房者和接近40%的拉美裔美国人购房者使用次贷购房。美国公寓租赁行业组织全美多单元住宅理事会的副总裁吉姆·阿伯利认为:“这些购房者以为,他们的财产每年可以升值至少15%到20%。他们知道自己除了中彩票以外,没有更快的办法致富。”不难看出,多数购房者已经将通过次级贷款买房当成一场赌博,而所赌的就是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一直红火,房价只涨不落。
本来次级债的逻辑是,如果把很多人的贷款打成一个包,那么其中某个个体违约的风险就被其他人分散了,于是次级债降低了直接面对借款人的风险。可是,由于银行可以把风险转嫁给其他投资人,因此银行的风险控制不像过去那么强,即使可以分散个体的风险,但是整体的风险没法用这种办法降低。面对次级房贷,美国银行就像一只将头埋在沙子中的鸵鸟,一直回避这样一个严酷的质疑:难道仅仅通过将贷款债券化,那些打算违约的借款人就会改邪归正吗?
“钥匙响叮当”
常言道:花无百日红。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能源和粮食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经济开始出现通货膨胀。美联储从2004年6月起连续17次加息,联邦基金利率也从1%提高到5.25%。货币政策的紧缩导致了住房贷款利率的上升。由于次级住房贷款利率远远高于优质贷款利率,因此,其利率上浮幅度也大于优质贷款。住房利率的上升不仅遏制了房市需求,而且导致部分借款人还款压力迅速增大,甚至丧失偿还能力,还贷违约不断出现。
面对大量违约的房贷,银行只能回购这些房产然后在房地产市场出售,于是大幅增加了房地产的供给。同时银行开始对购房贷款更加审慎,审批更加严格,获得新的房贷的人就变少了,这样对房产的需求就变小了。供需关系发生的变化使风光了整整5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从顶峰重重地摔了下来,房产价格一路下滑。
面对房产价格下降,那些处在还贷与否边缘的借款人,便开始盘算:为什么我要为现在只值35万的房子还40万的贷款呢?“房地产专家估计,超过800万房主的银行贷款欠款数大于他们房屋的真实价值。如果房价按照目前的速度滑落,估计到2009年末,这个数字将上升到1600万至2400万。”贷款者从利益最大化考虑,开始了“钥匙响叮当”的做法。这个名词来源于房贷借款人放弃房产,将房屋钥匙邮寄给贷款机构,由于钥匙在邮寄中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于是,美国人将这种违约行为戏称是“钥匙响叮当”。这自然会继续增加房产的供给,加大打压房地产价格的力度。而那些建立在房贷基础上的次级债券,在房地产价格大幅下降和违约率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开始被信用评级机构从AA降到CCC,再降到“垃圾债券”,这些次级债券的市场价格就开始跳水!
这条“食物链”终于开始断裂。先是普通民众无法偿还贷款,然后贷款公司倒闭,对冲基金大幅亏损,继而连累保险公司与贷款银行,像花旗、摩根相继发布巨额亏损报告,同时投资对冲基金的各大投行也纷纷告急,连续亏损,然后股市大跌,民众套牢亏钱,无力偿还房贷的队伍继续扩大……最终,美国的次贷危机全面爆发。
“用鸡屎做成的鸡肉沙拉”,不再是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开始散发出臭气熏天的怪味。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