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草原曼巴王万青

时间:2011-03-19 00:03来源:半壁江原创文学网 作者:《读者》(原创版)供稿 点击:
玛曲,藏语 孔雀河 之意。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发源,浩浩荡荡东下,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形成九曲黄河的第一弯,玛曲就被这第一弯所环抱。 42 年前的玛曲,草原上有黄羊飞奔,深山中有野兽出没。位于玛曲西南的阿万仓,平均海拔 3500 米,交通不便,气候恶劣。 19

  玛曲,藏语孔雀河之意。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发源,浩浩荡荡东下,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形成九曲黄河的第一弯,玛曲就被这第一弯所环抱。

  

  42年前的玛曲,草原上有黄羊飞奔,深山中有野兽出没。位于玛曲西南的阿万仓,平均海拔3500米,交通不便,气候恶劣。1968年,王万青告别大上海的繁华,来到美丽却贫瘠的阿万仓草原,为藏族同胞治疗病痛,在草原上扎下了根,再也没能回到家乡。

  

  201012月,66岁的王万青被推荐为2010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物。

  

  一路向西

  

  1968年,24岁的王万青读完6年本科,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这是文革第三年,王万青的母亲被错划为地主,这个突如其来的事件让一家人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在学校,同学们已经厌倦了无休止的运动,盼望早日分配工作。12月,学校接到文件:立即分配,限期离校。分配原则是四个面向”——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工矿、面向边远,毕业生全部分配到大西北、大西南。

  

  王万青知道,城市工矿名额本来就少,自己身为班级领导小组成员,不能和同学争利。

  

  凭着一腔热血,也为了证明自己对祖国的忠诚,王万青主动要求去甘南藏族自治州。

  

  那里地处高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应该是最艰苦的地方。

  

  19681226日,王万青踏上了从上海开往新疆的52次列车。三天两夜,火车到达兰州。又换乘汽车,两天后抵达甘南。正值隆冬,外面冰天雪地,北国风光令他暗暗称奇。然而,初到异乡的新鲜劲儿很快被病痛驱散。住进州招待所,爱干净的王万青洗了头发,不料第二天就患上重感冒,一病二十多天。向来自视强壮的王万青真切地领教了高原的厉害。

  

  在甘南,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名大学生被分成小组参加劳动锻炼,接受再教育

  

  半年后,自治州给大学生分配工作。玛曲县条件最差,历来少有人去,出于照顾,没有安排名额。王万青向组织递交了决心书:既然已经来到甘南,就一定要去最艰苦的地方。

  

  阿万仓,马背上的曼巴

  

  王万青怀揣介绍信,独自来到阿万仓。乡卫生院的简陋远远超出想象:只有4名员工,2间破旧的土坯房,最值钱的医疗设备是血压计。乡村没有通电,靠煤油灯照明。王万青有些失望,不知道在这样的条件下,自己能做什么。

  

  困难重重。语言不通,王万青请人将简单对话译成藏语,抄写背诵,方便与病人交流;没有燃料,他和当地人一样到草滩上捡拾牛粪,烧水、煮饭、取暖;无处求教,他托家人从上海寄来一套俄文版的《医学百科全书》。最难的莫过于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学会接受糌粑、酸奶和酥油。事实上,直到现在,王万青还是喜欢甜食。

  

  阿万仓地广人稀,牧民住所分散,为了熟悉当地情况,方便群众就医,王万青骑马出诊,为群众送医送药。

  

  茫茫草原,踽踽独行。曾经从马上坠落,手臂脱臼;曾经掉进沼泽、陷入冰河;曾经抱病工作,直至完成任务,伏上马背,到家时已经极度衰弱。天光渐暗,四野静寂,七尺男儿也难免心生恐惧,害怕迷路,害怕野兽,也害怕本不存在的怪物。每当此时,唯有以歌声壮胆。

  

  1971年,王万青娶了藏族女子凯嫪,从此不再是异乡人。有了凯嫪做助手,王万青的出诊路上不再孤单,他的工作也更容易被藏族同胞接受。此时,他的藏语有了进步,骑术也大有长进,不但可以纵马奔驰,还能在马上甩起打狗棒——出诊途中,被野狗追、藏獒咬是常有的事儿。说到自己的骑术,王万青颇为自得:这可是很有难度的,因为可能打不到狗而打到自己,要是绊住马脚就十分危险。

  

  王万青曾经在牧民帐篷中,爬在牛粪堆上为难产的妇女做胎盘剥离手术;曾经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成功实施手术,抢救了一名被牛角顶穿腹部的藏族儿童。办公桌做临时手术台,100瓦的灯泡加几把手电筒充当无影灯。是创新,也是无奈之举,风险可以想见。每一次,王万青都如履薄冰。

  

  1980年,王万青担任卫生院院长后,为全乡3000多人建立了门诊病历,使全乡90%的牧民有了自己的健康档案。为了改善卫生院的医疗条件,王万青用拨款购置了摩托车、发电机;为了提高救治能力,王万青自学了放射、心电图、化验等技术。他甚至学会了驾驶拖拉机,运送病人和药品。

  

  王万青受到藏族群众的欢迎,他们亲切地称他为草原曼巴(藏语,意为医生)。然而,王万青对自己的工作并不十分满意:我觉得这辈子既然到了玛曲,就应该把玛曲的医疗卫生搞得像样一些,但那个时候各方面显然太差了。在阿万仓的二十多年,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条件简陋、物资匮乏,发展谈何容易?应该说,王万青已经竭尽所能。

  

  草原上的乡愁

  

  无数个夜晚,王万青站在辽阔的草原上遥望东方。

  

  故乡的点点滴滴,时刻牵动着游子的心。王万青的父母会定期给儿子寄来《新民晚报》,即便收到时已经过期很久,王万青仍然会为家乡的故事激动落泪。

  

  王万青是有机会回到上海的。1978年,研究生考试制度恢复,和很多年轻人一样,王万青希望通过深造改变命运。可是,当他开始复习功课时,发现凯嫪在悄悄抽泣。凯嫪不可能跟我走的,她离不开草原。思忖良久,王万青选择了放弃。

  

  离家千里,无法在床前尽孝。父亲去世,王万青也没能赶回家乡,这给他留下了永远的遗憾。父亲在世时,曾送给王万青一只英纳格手表,叮嘱他每年一定要拿到上海去清洗一次。多年后,王万青才明白父亲的心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饥饿的女儿:难以安枕的故事

作者:虹影

《饥饿的女儿》以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的重庆为背景地。在虹影笔下,它和文艺作品中的“大上海”颇有几分相似:江上…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