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
时间:2010-11-26 00:54来源:《读者》乡土人文版供稿 作者:李宗海 点击:
次
如今,县城里再也找不到一家书场,仅存的几家茶馆也没有一家再有唱书,说书先生一去不再复返。 60年前的县城里有好几家书场,茶馆则遍布于江南水乡的大小集镇,县城里更多。不仅书场里说书,茶馆里也有说书先生在唱书,吴侬软语的评弹说唱不时从书
如今,县城里再也找不到一家书场,仅存的几家茶馆也没有一家再有唱书,说书先生一去不再复返。
60年前的县城里有好几家书场,茶馆则遍布于江南水乡的大小集镇,县城里更多。不仅书场里说书,茶馆里也有说书先生在唱书,吴侬软语的评弹说唱不时从书场、茶馆里传出。这是江南水乡城镇独有的一道风景。说书也称唱书,有评话及弹词之分,其特点为:弹唱说噱。评话又叫大书,说书先生在台上有说有做,好像在讲故事,道具只有硬木一块,叫“醒木”,说书艺人时不时拿起“醒木”往桌子上拍击。弹词也称小书,有说有唱,往往由一男一女说唱,俗称“雌雄档”,弹唱时男的用三弦,女的用琵琶伴奏。一边喝茶、抽烟,一边听书,这是当年城乡居民普遍喜欢,尤其为中老年人所钟爱的一种休闲方式。
喜欢听书的年轻人较少,听书似乎是中老年男人的专利,妇女更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只有几位开酒馆、栈房(旅馆)的老板娘,倒也喜欢听书,这些半老徐娘常常在书场捧着茶壶、夹着香烟,喝茶吸烟听书。几名前清遗老是书场的常客,头戴瓜皮小帽,身穿长衫马褂,手里托着白铜水烟管,开书前踱着方步缓缓地走进书场。年成好的时候,多收了三五斗米,近郊的老农怀着喜悦之情进城,粜米捉小猪是头等大事必须首先操办,然后也喜欢到花费无几的茶馆、书场来喝壶茶听一回书,拿着几尺长的烟管“吧嗒吧嗒”抽上几口旱烟,也算是不可多得的享受。布满皱纹的脸上微微露着一丝笑意,艰辛和烦恼统统都抛于脑后,身心得到了暂时的放松。
书说到一半就休息片刻,说书先生喝口热茶,茶房(服务员)递一块热毛巾给先生擦擦手,这个名堂叫“小乐惠”。此时,守候在书场外面的卖香烟、瓜子、糖果的小贩,顿时拥进了书场,兜来兜去做他们的小生意。卖香烟的老翁老妪的提篮里总共才三五包香烟,常常还要拆开来三根五根地零卖,真正是小生意。卖零食的盘子里东西虽然不多,可是品种多着哩,光梅子上市季节就有青盐梅子、甘草梅子、糖拌梅子可供人选择。现在的市场上是再也找不到这些食品了。一位瘦削的老头正叫卖他自制的糖长生果、糖胡桃,他的东西最好吃,听客都拣他的买。书场里也有大人带去的小孩子,小孩子又听不懂书,都是冲着吃东西来的,最多学着说书先生拖着长长的腔调对憎恨的人重重地来一句“呀—呀—呸!”
下半场开书前,唱书先生往往弹一曲开篇,或者弹一首曲子,既有《三六》、《小放牛》等老调,也有《夜上海》、《杭州姑娘》等新曲。几名会曲子的听客,不时跟着曲调哼上几声,表示自己也懂点音乐。这时的小孩子,东西吃完了,听书没有兴趣了,再也坐不住了,往往提前离开书场打道回府了。说到最后,说书先生往往在要紧关头来一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或者“恕不远送,明日请早”结束说书。
听书可以增长知识。说书先生虽然不是名校出身,也未必是名流名家,但是相关的文史知识都非常丰富,特别熟悉野史轶闻。在说书先生的口中,明末洪承畴的降清,是因为皇太极的爱妃,也就是顺治帝的母亲孝庄皇太后,深夜持燕窝一碗,到监牢里骗其服下并且与他有了关系后才使他改变态度;再如雍正帝将“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均系野史传说,在正史里是找不到的,在历史课里也是听不到的。说书先生常常形容一副福相的人为“两耳垂肩”,生活圈子里从未见过,杭州、普陀的佛像,云冈、龙门的雕像,也没有一尊是两耳垂到肩上的。我曾请教过几位老教授,都说不出个所以然。唯独说书先生的解释倒也使人释然:耳朵垂线与嘴角水平线相交之处谓“肩”,原来此“肩”不是彼肩也。
听书还教人弃恶扬善、心态平衡。传统书都是讲历朝故事,可谓朝朝有忠良、代代有奸臣。别看那些得志便猖狂、横行一时不可一世的中山狼—贪官酷吏,得意非凡,到头来还是落个权奸伏法、人头落地甚至掘陵焚尸、挫骨扬灰、绝灭宗嗣的可悲下场。而一代忠良常常是历尽艰险,受尽磨难挫折,最后还是遇难呈祥、化险为夷,终得善果。例如明朝告老还乡的顾鼎成宰相,为了过房女婿的冤案,对数十名奴婢家仆发放银两予以遣散,自己却冒着满门抄斩的风险进京与皇帝说理,历尽艰险终于使女婿的冤案真相大白,逢凶化吉。这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出处】嘉兴日报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