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延川布堆画
时间:2010-07-07 23:44来源:《读者》(乡土人文版)供稿 作者:燕子三 点击:
次
布堆画的起源 陕北延川布堆画在民间有几种不同的叫法,永坪镇一带称之为摞花,黄河沿岸一带称之为拨花,布堆画一词是由民间艺人冯山云命名而来的。? 布堆画是布和棉花的产物,其雏形源于陕北农村婆姨日常生活中的针线活。陕北有句俗话:新三年,旧三年,缝
布堆画的起源
陕北延川布堆画在民间有几种不同的叫法,永坪镇一带称之为“摞花”,黄河沿岸一带称之为“拨花”,“布堆画”一词是由民间艺人冯山云命名而来的。?
布堆画是布和棉花的产物,其雏形源于陕北农村婆姨日常生活中的针线活。陕北有句俗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延川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之中,山大沟深,自然条件艰苦,农民们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整天跟黄土打交道,他们的衣服往往容易破损,老要打补丁;整天在黄土坡上耍闹的孩子,他们的衣服也常常是补了这儿又破了那儿。婆姨们在破损的地方缝缝补补、层层堆累、补丁摞补丁,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些不规则的图形,一些心灵手巧的婆姨们出于朴素的审美意识,在给小孩和家人打补丁时,便有意识地剪贴成一些图案,细针纳缀,别出心裁,这样既补了破损的漏洞,又不失美观,如小孩的鞋尖破了,爱美手巧的母亲就特制一块虎头形状的布缀在鞋尖上,就成了“虎头鞋”;枕头开了洞,找几片上了色的布头拼剪成花草鸟兽等形状缝缀上,称“堆花枕头”;铺盖烂了,选用不同颜色的布块做个团花、“■”字,就成了“堆花被褥”。?
随着时间的推移,布堆画渐渐脱离纯粹的实用性,不仅仅是一种缝缝补补,人们特意将它装饰在门帘、烟袋、荷包、围裙、男女间的信物和小孩的鞋帽、肚兜,以及书包上。黄土地上的妇女们用自己美的心灵和精巧的手艺点缀生活,于朴素中见绮丽,艰辛中透出智慧。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既实用又美观的布堆画。?
布堆画所用的材料与工艺
布堆画所用的棉花是自己种植的,布是自己纺织的,染布用的颜料是那种老式的袋装的化工颜料色。其工艺流程简单,首先对织好的布进行染色,把布放到调好的颜料的水中煮、上色,多染以青、赤、黄、白、黑诸色,然后晾干,这样染出来的布,色彩均匀、艳丽、厚重、不掉色。晾干后再在漂染好的粗棉布上刷一层浆糊,从而使棉布平整、厚实、不掉线。布浆好后便可以在上面制作了。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将布剪成各式各样的图案,然后进行拼贴。延川的布堆画在剪之前从来不画图样,信手剪来,任意剪贴,人们常称之为“剪刀艺术”。?
淳朴聪慧的陕北延川人以棉纺织土布为材料,以剪刀为工具,以民间传说、戏剧人物、民俗生活、花鸟禽兽为题材,运用纯民间的复合造型法,进行贴块、拼接、镶花、堆叠、缝合,制作出极具民族特色的图案。画面大多夸张变形、意象生动、想象奇特,具有汉画像石的造型、剪纸的手法、刺绣的色彩、浮雕的感觉,堪称陕西一绝。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