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杂谈
时间:2010-06-20 01:03来源:《读者》(乡土人文版)供稿 作者:齐易 点击:
次
唢呐是我国民间运用最广泛的民族乐器之一,它既可用于独奏,又可参加合奏。在民间的扭秧歌、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唢呐经常作为领奏乐器使用。 关于唢呐的历史,一般认为它原是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的乐器,唢呐一词,就是出自古波斯语Surna的
唢呐是我国民间运用最广泛的民族乐器之一,它既可用于独奏,又可参加合奏。在民间的扭秧歌、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唢呐经常作为领奏乐器使用。
关于唢呐的历史,一般认为它原是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的乐器,“唢呐”一词,就是出自古波斯语“Surna”的音译。我国对唢呐最早的文字出现于明代正德年间。
那时有一首关于唢呐的散曲很有意思,它就是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来往官船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王磐不仅是明代的诗人和画家,而且还精通音律,以创作散曲著称。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奏出行仪仗音乐来壮声势,这支散曲就是为讽刺宦官而作。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唢呐,实则处处在写宦官。“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欺压得倾家荡产。从这首散曲的描述来看,当时唢呐已经是演奏出行仪仗音乐的主奏乐器了。
稍后,明代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又将唢呐用于军乐。在他的《纪效新书·武备志》中就有记载:“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到了明代后期,唢呐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音乐。在民间器乐合奏中,唢呐也成为主要的乐器。
到了清代,唢呐被称为“苏尔奈”,并绘有图形。同时,由于民间戏曲、民间歌舞的伴奏和民间吹打乐艺术的发展,唢呐在全国范围内也有了更为广泛的使用。……
|
------分隔线----------------------------